close

 

▲自己拍的,那個影子被我俢的好奇怪QQ

 

是這樣的

這雙手套於今年三月底請朋友從日本帶回來

雖然這手套早在今年四月就該開箱了

但因忙碌加上懶惰 (笑)

今天剛好有一點時間可以來寫這一雙手套

戴了整整8個月的時間,有些心得可以分享各位!

開箱文一樣很不專業,跟以往一樣只是放在床上拍拍而已

但我盡量帶到細節,也上網做了關於這雙手套的資料

 


 

我曾戴過的手套如下:

1.Komine GK-129

2.Komine GK-131

3.Komine GK-160

4.SBK SC-30

還有今天要開箱的「RS TAICHI RST-422」

 

首先先來幾張8個月前拍的照片

▲竟然要¥16956(含稅)!! (那時候匯率0.29左右,約台幣4917元不等)

   底下寫著SPS以及mcFIT

 

這邊先稍微介紹一下SPS以及mcFIT

▲擷取自「RS TAICHI 日本官方網站」

   其實我不是很清楚mcFIT是什麼... 對不起Q_Q

   官方網站上並沒有更詳細的介紹,而且都是日文看的不是很懂

   這個技術似乎是加騎乘時,操控上的細膩度,以及減少長時間騎乘的疲勞

  日文是這樣敘述mcFIT的:

「特殊な接著テープを使い,

   グローブの內裝を固定する新制法“mcFit”を構造が复雑になりがちなレイングローブやレザーグローブなどに採用。

   特に繊細で細やかな操作が要求される指先のフィーリングが格段に向上したとともに,

   長時間のライディングでも疲労を軽減するなど,グローブのフィット感に革命をもたらした新制法です。」

   懂日文的可以翻譯一下XD,小弟最近也在學日文,只是還在背五十音...QQ

▲SPS滑塊的保護機制,擷取自「KNOX官方網站」

   SPS滑塊的位置是在手掌靠近手腕處,左右各一顆

   作用如圖示一般,若有滑塊則會像左方順利滑行出去

   若無滑塊,則會跟右邊一樣導致手腕骨折甚至翻滾造成二次傷害

▲擷取自「KNOX官方網站」

   保護的就是這兩處,摔車時因為慣性加上身體反應

   下意識地都會用手去支撐身體

   而撐住的部分就是此圖紅色框框兩處

 

▲擷取自「KNOX官方網站」

   KNOX的SPS滑塊有分很多種,不太清楚各種滑塊的用途

   RS TAICHI RST-422 用的滑塊是中間那一組

 

▲手套的材質如下

   材質<表層>:山羊皮、 牛皮、合成皮、氯丁橡膠(這啥?)

   材質<內裏>:聚酯纖維

    因為是採用山羊皮的關係,讓整雙手套戴起來特別舒服,特別的軟

 

 

▲有用一個彈力繩扣著,穿過一個"另外縫在手套上"的布

   這一塊應該沒什麼用?

   至少我都沒用到

 


▲整雙手套大概就長這個樣子,還是新的時候

 

▲阿嘶~~ 我要把吊牌剪開惹

   吊牌為一張黃色的卡以及一張KNOX的卡

   黃色的卡是說明手指可觸控,KNOX是說明SPS的用途

   黃色的卡跟黑色的卡我沒有拍起來,現在已經不見了

 

▲翻攝自網路

   黑色的卡上面是長這個樣子,跟前面那一張解說SPS的圖差不多

   上方是有SPS滑塊,下方是無SPS滑塊

 


 

然後以前的照片就到這邊了XD

 

那時候因為收到新東西,就欣喜若狂的隨意拍一拍就拿去戴了

直到現在有點小後悔啊...  

接下來就只能以"使用8個月的手套"的照片作介紹了

照片都是未修直出,自己只是拿白紙來架景而已,所以可能會看到紙張的接合處

還請各位多多見諒,我以後會把景弄得更漂亮QQ

 

▲8個月後的模樣(手背),有沒有看到右上角有一個紙翹起來了XD

 

▲8個月後的模樣(手掌),沒燈光可打導致旁邊都暗暗的QQ

 

▲指頭照

   我們先從指間開始介紹

   指尖的部分只有小拇指、無名指、中指是採用外縫線設計

   而食指及拇指是採用內縫線設計

   內縫線戴起來特別舒適,也是我第一雙外縫線設計的手套

 

▲皮革有包覆到小拇指側邊

   左右兩隻手的小拇指都是白底紅字的TAICHI

 

▲手指之間都有打洞,增加通風

 

▲前面有說到這一雙手套是可以觸控的

   觸控的範圍就是紅色框框,框起來的這一處

   食指是指尖周圍的布料,大拇指是指腹那一片布料

   摸起來有點不一樣,可能是上面塗了些什麼導電體(?)

   或許就是因為要做成觸控的關係,所以這兩指就不做成外縫線

 

▲第一指節有一個碳纖護塊

   第二指節是伸縮預留

   第三指節也是一個碳纖護塊,大小比第一指節大了一點

   第三指節的護塊是另外縫上去的,做成分離式

   握油門的時候才不會卡卡的

 

▲為了表示真的是做成分離式的,犧牲小拇指讓各位看看真的有一個洞

 

▲讓我們往下看,看到巧克力碳纖護塊

   聽說以前的設計,只有分為左邊一塊右邊一塊

   現在四塊都分開來了,個人比較愛這種分開來的設計

 

▲巧克力護塊也是做分離式的

 

▲不只拳眼,手背上也設計一塊碳纖護塊

   多了這一塊護塊,增加整體的設計感,而且也印上了TAICHI的標誌

   當然的,也是做成分離式設計

   好像上一張拍得比較清楚,可以往上拉看一下

 

▲手背護塊後面的設計是軟的唷

 

▲束口部分為魔鬼氈設計

 

▲翻到手掌面

   手掌至虎口有另外加上一個布料

   到虎口那一部分比較看不清楚,剛好被角度擋住

   多加了這一塊布料是為了止滑,增加油門的操控性

   上面還淡淡的印了一個TAICHI的商標

 

▲接下看來到這一塊KNOX的SPS滑塊以及手腕處的碳纖護塊

   這一塊SPS真的救了我一命,而且確實也像官方網站說的一樣,會滑出去而不會折到

   待會跟各位講為什麼救了我一命,我們先繼續介紹

 

▲拉近一點看,跟我剛開始說的SPS護塊有分很多種,我是第三種

   不知道各種SPS護塊有什麼差異?

 

▲手腕處多了這一塊碳纖護塊,讓防護性整整往上提升了一個層次呢!(好熟悉的台詞,咦?)

 

▲手腕護塊也是做分離式設計

 

▲這是手套內裏的材質,我不知道該怎麼拍出這種材質,手套裡面好暗啊!!(這張有點過曝)

   網眼設計,戴起來很舒服不會卡卡的

   脫手套時不會連內裏一起拉出來,可以放心脫

 

▲最後讓我們看一下標籤

Outshell(外殼):

Genuine leather(真皮) 88%

Synthetic leather(合成皮) 7%

Neoprene (氯丁橡膠) 5%

Linning(內襯):

Polyester (聚酯纖維) 100%

產地是CHINA我已經不意外了

 


 

手套的介紹差不多到這邊了

接下來我要講一下KNOX SPS滑塊的故事了

▲今年參加2016UCRR的照片

 

故事就是在這一場賽事發生的

還記得我已經進入決賽,賽程總共是10圈

我在第5圈還是第6圈的時候

一個左急彎沒壓好外拋,又這麼剛好壓到旁邊的石頭以及泥土

又這麼剛好有一個窟窿

我就直接摔了QQ

摔下去的那一瞬間,我能感受到我的姿勢是跟那張圖所說的姿勢一樣

我整個手是滑出去的,因為摔車的第一時間我也是用手撐 (聳肩)

而比賽結束後,在我後面的車手跑來告訴我

「我差一點輾到你的手,你的整隻手都伸出來!

看來KNOX SPS滑塊還真的有用XD

 


 

【總評】

以前戴的都是上面有很多網眼的布手套

布手套戴起來比較薄、比較涼,冬天戴的話就會被冷死的那一種

這次第一次接觸皮手套,比起布手套來說,確實厚實了點

但習慣了之後,反而覺得布手套沒甚麼保護性,戴起來沒安全感。

相對來說皮手套材質、護塊以及防護性都有到位

所以才會被我帶去比賽

當然有參與賽事的朋友們,還是建議戴長手套的防護性會比較好

因為我參加的是原廠D組,所以跑起來比較沒壓力,賽規比較不嚴謹

RST-422確實是一雙好手套,通勤熱血兩相宜

 


 

《延伸閱讀》

[開箱] AGV K4-EVO,一頂帽子兩個牌子

[開箱] Komine 的手套啊!! 銷魂GK-16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ptimistic0309 的頭像
    optimistic0309

    Unboxinger!開箱開箱甚麼的

    optimistic0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